首 页 关于我们 商会动态 浙商天下 会员风采 招商引资 经济视窗 商会党建 创业创新办 浙商回归综合信息 联系我们
浙商人文 网站首页 > 天下浙商 > 浙商人文
沉睡万年,荷花山醒来
文章类型:浙商人文 浏览次数:5181 

你是否知道,早在大约1万年前,浙江人不仅吃上了稻谷,而且是人工栽种的,这是目前发现的人类最早栽种的稻谷。

  这两天,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张忠培、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及来自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江苏、上海等地的30余位专家学者,实地考察了龙游荷花山遗址考古现场和遗址出土文物后一致认为,荷花山遗址的新发现是长江下游早期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重要突破,是目前上山文化保存最好、内涵最为丰富的重要遗址,为解决上山文化、跨湖桥文化的相互关系提供了全新的重要佐证。

  龙游荷花山遗址的新发现有水稻小穗轴、炭化稻米、水稻植硅石遗存,小穗轴包括野生型、中间型和栽培型,充分反映水稻栽培在早期阶段的驯化变异,稻米粒形、水稻植硅石形态也有相应的改变,证明龙游所在的钱塘江上游地区是世界稻作农业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荷花山遗址等16处遗址的发现,组成了以金衢盆地为中心的钱塘江地区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群,该遗址群的碳十四年代数据为距今1万年至9000年左右,是区域考古课题的新收获和新突破。

  人们不禁猜想,那1.5万平方米的山冈下,到底埋着什么?

  秋阳高照的午后,记者跟随专家学者走进钱塘江上游的衢江南岸、金衢盆地中部的荷花山遗址——龙游县湖镇马报桥村邵家自然村。

  古人逐水而居,小溪河畔有村落,大江大河旁则是文化更繁荣、人口更多的城郭。此前江南发现的新石器遗址,都仅仅毗邻大河的支流;荷花山北边是一片冲积平原,距离干流衢江仅3公里,自古是龙游的粮仓。这块平坦而不愁水利灌溉的土地,岂非古人大规模聚居的首选?

  在“龙游荷花山遗址暨钱塘江早期新石器时代文化成果展”上,此次发掘出土的遗物分陶器、石器和块石三大类。

  眼前,数十件修复的大口盆、圜底盘、双耳罐等陶器,令专家眼前一亮。根据这些复原陶器和大量带有器形特征的陶片分析,遗址的年代约相当于上山文化晚期,但延续时间较长。而那些绳纹陶釜和圜底钵、锛形石锤、石锛等都具有跨湖桥文化特征。

  同时,遗址出土的石器以砾石石器为主,如磨盘、磨棒、石球、石锤等。记者看到,这些磨石、石锤、穿孔器等形态粗糙、但数量极为丰富的石器,多数由鹅卵石简单加工而成或直接使用,留下了摩擦、锤击的痕迹,少量为锛、镞等精加工的磨制石器。

  考古现场,专家们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荷花山上,10平方米的范围内,找到20多套石磨饼或石磨棒。在采集野果的年代,饥一顿饱一顿,先民不需要这么多的剥皮工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荷花山遗址现场考古发掘领队蒋乐平说,中国南方大批出现的石磨器物,一般用来为谷子去壳。这不,考古队在荷花山遗址的夹炭陶片中,发现了数量较多的稻谷遗存。在山脚的那个低洼区域,专业科技人员专门进行了针对性的钻孔取样,将样品带回实验室分析,结果发现了大量的早期水稻植硅体遗存,这说明当时沿山低地生长着水稻。

  《龙游县志》说:“商周时,龙游为姑蔑城所在;秦汉时称太末县,时攘地广”。此后的漫长岁月里,龙游一直是浙江西部和金衢盆地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遥想当年,浙江人生活在金衢盆地,因为那时的杭嘉湖绍平原被海水或河水淹没。之后,海水慢慢消退,远古浙江人的脚步,却追逐着海水消退的方向,一路往东。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发现的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不过20多处,而金衢盆地就占了16处之多,这充分证明了钱塘江地区是浙江新石器时代文明的发祥地,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遗产价值。

 


  关于商会  |  商会章程  |  请您留言  |  联系我们  
海南省浙江商会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琼ICP备16003085号-1 技术支持:海南建站中心
联系电话:0898-66262886 传真:0898-66262886 邮箱:hnszjshmsc@163.com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滨海大道121-8号信恒大厦15楼 邮编:57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