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13 11:42 来源:转载自搜狐财经 作者: 郑作时
本次大连夏季达沃斯的总理讲话当中,有很多细节引起了公众的兴趣。比如总理提到,他观察到国内当下制造业经理人采购指数PMI、工厂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工业增加值、进出口总量、用电总量、货运总量都在回升,就得出经济正在走好的结论。有不少人问,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
要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容易。简单说,观察宏观经济,每个观察者都有自己的方法。打个比方的话,经济的运作纷繁而复杂,要观察它,有点像在一个炼钢高炉外面观察内部温度一样,必须通过窗口来观察。因为高炉里的温度本身有多个点,每个地方并不完全一样,有效观察,取决于观察者看的是哪个点。而作为一国的总理,李克强确立的这些观察点,是有很高的要求的。可靠、精准、富有时效性,应该是起码的要求。
从总理所选取的六个窗口来看,他是从总需求方向来看待中国经济的景气度的(这当然可以理解,因为总体来说,国内现在是处于生产过剩的状态)。经济学把总需求分为消费、投资(包括民间和政府的投资)和进出口三个大类,我们可以看到总理观察经济动态的这六个窗口,都是围绕着这三个大类活动所反映出来的指标,而且这些指标相互依存、互相印证,关键是取得容易,相对比较好验证。
我们首先来看后三项指标:进出口总量、货运总量和用电总量,相对来说,这是几个非常容易取得的指标,其中进出口是由海关统计所得。海关属中央政府领导,相对经济活动来说非常中性,而且因为涉及到一系列检验,海关对于数据的估计较少,所以它统计的数据,应该是可靠的。
同样适用的是用电总量和货运总量,因为它们分别可以由供电部门和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给出,这两个数据同样可以来自于中央政府垂直领导部门,而且数据可以直接统计得出,因此数据同样是可靠的。
用电量和货运总量,分别联系的是企业内部的生产以及货物的运送。因此这两个指标虽然从反应经济运行的活跃度来说,只反应总量,但因为我们可以拿它们与之前的数据相比。再考虑除去进出口的增量,大致就可以看出除进出口外国内经济活动活跃度是否在上升。而且这两个数据窗口是可以验证的,比如说以前有政府领导观察过轮胎销售数值,因为轮胎的销售与货运当中最大头——汽运的增长率有相关关系。
在这三个可靠的数据基本反应了经济的增长率基础上,当然要有一些指标来印证它们。而PMI、PPI和工业增加值就是重要指标,以当下而言,反映未来企业经济运行活跃度的PMI在中性略上一点、工业增加值也在上升,就证明就企业而言,经济在未来的活跃度确实可能是上升的。而这两项指标,又受到PPI的支持——由于下游的需求开始恢复,所以国内企业(包括农户)生产的产品受供需关系的影响,价格在略微上升。这反应了国内生产严重过剩的局面在改善,而这当然就是PMI回升的基础,也是工业增加值在上升的原因。
有人会问,以需求来分,宏观经济有无数多的观察窗口,为什么会选这六个窗口呢?这是与中国的国情高度相关。由于国内考虑官员政绩多以GDP增长率为核心指标,而这个增长率又与诸多统计有关;而同时,在基层,大量民营企业有各种各样的避税或者是政策优惠的考虑,在上报数据的时候也存在高报或者低报的动机;因此有相当多的统计变得不可靠。
我们可以在很多新闻里听到这种笑话,比如说全国的经济增长率是8%,但没有一个地方的增长率低于这个数字。为什么呢?因为“官出数字、数字出官”,官与数字之间的密切关系,使得本来严肃的数字变成了一张纸,想它怎么样,它就可以怎么样。
这种趋势,甚至部分地反应到像PPI这样本来客观的指标上来。我们知道,PPI太高,未免要引起民众的抱怨。不过大家可能没有想到的是,PPI同时还是中央政府部门制订宏观经济政策的帮助指标因素。所以统计官员们,其实也是两难啊。
不过要对宏观经济施政,相对比较精确地把握它的运行情况,是重要的。再以当下来说,如果经济确实在复苏,就没有必要施以剌激政策。但总理作为中央政府决策者,如果依靠代表着诸多企业避税动机和地方政府政绩意志的数据来施政,那是要犯大错误的。所以我们看到,这六个窗口,有主观的部分(如PMI),因为它们反映的是微观经济当中的情绪,但涉及客观的指标,则是相对都以“可靠”为采集要素。也正是因此,我们看到中央政府垂直领导部门和利益中性,是数据被取样的关键要素。
而同时,可以管中窥豹的是,采用这样一套数据来观察经济,至少反应了本届政府的决策层及智囊,首先是想对经济发展有所作为,所以努力寻找可凭借施政的指标;而其次,李克强总理作为主导者,对于经济的发展还是相当内行,也对国情非常了解的。
当然,通读本次夏季达沃斯论坛李总理的讲话,最令人感到希望的,仍然是他对于市场经济方向的价值观。只要有这种方向在,观察经济的窗口还是容易找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