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关于我们 商会动态 浙商天下 会员风采 招商引资 经济视窗 商会党建 创业创新办 浙商回归综合信息 联系我们
专题·策划 网站首页 > 商会动态 > 专题·策划
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实践与探索高峰论坛 主题:新型城镇化和和生态环境建设
文章类型:专题·策划 浏览次数:3573 

      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实践与探索高峰论坛       

主题:新型城镇化和和生态环境建设

 

 

人水和谐的生态城市的构建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尹澄清

首先我非常感谢我们这个新型城镇化的高峰论坛邀请我来做这样一个讲座,我们知道新型城镇化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要筹建生态城市,生态城市中有很多的理念,但是我本人觉得,水的问题是我们构建生态城市中一个薄弱环节。从城市来说,生命从水中产生,人类的文明也是依水系发展,城市的建筑、商业也是依水系而繁荣,今天水依然是决定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现在很多城市提出人水和谐的目标,但是我们离这个目标还差很远。我们的城市建起来了,表面上亮丽非常、但是我们长期注重于绿化、景观表面,存在着重地上、轻地下;重平时、轻突发的问题,其结果是暴雨来临时,平日表面亮丽的城市不堪一击,立成泽国,此现象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年年出现。除了这方面以外,还有依山城市的洪水和地质灾害频率加大。城市的水体浑浊、水质恶化,河流黑臭、水花浮萍等。城市的自然水资源枯竭,河流干枯、地下水位下降。人工拦蓄造成河流断流,江湖阻断。岸边的湿地与自然植被被破坏、硬质化;水体和周边的生物种类减少,生态系统退化。城市水体的服务功能和资源价值下降。以水为核心的生态城市含义有:持水在城市,分散的暴雨管理,低影响开发,雨水的收集和利用,雨水花园,以地表为主的排水系统;分散的污水处理,把它回用于冲厕、灌溉和水系补水,也就是你把他处理了以后,简单的排放这不是一个可持续的办法,雨水要给他渗透在地下,这也是持水成了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生态型的城市水文。水系的恢复要多功能服务于人文社会。加上能源再生、有机固废管理等。

人水和谐生态城市构建的原则是以水资源和水安全作为核心基础,进行生态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水资源和水安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基础,其他因素与水资源、水安全有冲突时服从核心基础;以水资源量作为标尺界定城市的容量。加大水安全考虑的保险系数;确保城市水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地位。

以低影响开发技术为基础,构建海面型持水城市。促使渗透,提高地表对水和面源污染物持留率。城市必须保证一定比例的纳洪公共水面和一定容积的纳洪空间;应对特大暴雨的疏水河道、干沟等明渠,应对立案。

关于污染的问题,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中污染还是一个问题,虽然我们现在国家城市污水处理场普及率已经从10年前39%提高到现在的90%,但是下雨后河道污染还是经常会有。我们发现有隐性的污染源,一个是村庄没有进行污水处理,河边排污水的的水泥管接口不良,雨水压污水从河地流入河中。

构建生态水系,以开发前的水系为基础,以原地貌和新的水文条件为本,兼顾生态和景观要求进行构建。应该有水源,水能流,无死水区,为大水留有空间;沟、河和持水的塘、湖、湿地兼有,水系面积占612%;有深潭、浅滩,岸边植被带;植被多样性丰富,是适合多种动物的栖息地;有亲水平台。鼓励雨水径流补充水体,再生水必须低磷。不提倡橡皮坝挡水、硬质护岸、笔直河床、一律的斜坡、水闸隔水,但是个别地方可以用。水生态修复的指标必须要以水生态系统的恢复作为理念来做。

妥善解决构建生态水系和城市用地的矛盾。承认构建生态水系,布置海面型持水装置占有城市用地、城市空间的必要性和合法性。在实际设备和构建中,应尽可能把所使用的生态用地、生态空间多功能化;兼顾绿化、娱乐、体育、自然教育、休闲,以期城市土地功能的最大化。

(根据记录整理)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城市建设与管理研究处处长、研究员翟宝辉

给我定的题目叫新型城市化与污水处置,但是今天稍做调整,主要是因为听众可能不是水专业的。我认为污水的处置是可以走向市场的,只不过机制是什么?建设部有传统的想法鼓励地方创新,创新完了再总结,然后再制度设计把这个产业推起来,所以绿色产业讲是好讲,真正让他可以从无到有,然后从有到壮大,是非常艰难的过程。水收集起来以后要进到污水处理厂,处理出来的水又要有去处,有些城市的回水系统已经铺设下去了,可能还有向农业输出一些水,但是往下游的话,在污水处理厂处理完了以后还有污泥的问题,十二五已经把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理结合在一起了,中科院有几个教授在研究污水厂的污泥的研究,基本上就是这么几个环节,这些东西如果要产生效益,换言之,就是能够产生投资机会的话怎么办?所以我们把这件事和新型城镇化结合起来,而不是传统的城镇化,然后和改革创新结合起来。

我们现在水污染状况是:南方(海南是个例外)有水皆污、北方有河皆干。从面上看农村水污染失控,城市水污染严峻;城市污水处理现状,大城市尚可,中小城市粗放。大城市的排水管网与污水处理厂基本配套,中小城市管网覆盖与污水处理厂能力严重背离,城市污水处理厂停运、半停运、走走停停。据住建部分析,污水厂不能正常运行的主要原因有:第一,重视程度:对污水处理组织管理不力,致使有的污水处理厂已建成半年甚至近一年仍未运行。第二,收益问题:一些已建成污水处理厂的城市仍未开征污水处理费。第三,管网问题:污水收集管网建设之后,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率低,甚至难以运行。第四,地方配套资金不落实,影响污水处理厂调试运行;第五,部分城市污水处理厂规模偏大,过渡超前,造成设施能力部分闲置。

城市污水处理厂数量和国际比较来说,美国平均每1万人拥有1座污水处理厂;英国和德国每70008000人,我们是150万人,这个差距还是很大的。我认为有些城市再建污水处理厂应该是管网和污水处理厂相匹配的建设,关于污水的处理再生回用,这是2006年就开始做了一个蓝皮书,本来是想发布令的,但是当时感觉污水的再生利用在技术上跟我们国家适配的东西还比较少,这些国外的公司有一些绑架的意味,所以会出现设备技术等等就写到这个政策里面了,但是无论如何再生水的利用是一个投资的方向。从规范性角度来说,如果稍加管理还是一个方向,从水利用来说,特别是北方,北方缺水问题是一个大问题,现在是用大耗资的手法去做,我们南水北调,而且不是一调还要二调三调,我觉得这是反生态的,如果想供养这么多人,首先应该看周围的环境和容量,2003年我亲手做的北京的承载率940万,超过1000万人北京就承受不下去了,2008年奥运的时候已经和河北、山西签订了水安全协议,如果城市水资源出现短缺,两个城市将提供4万的水资源,但是这是非常可怕的。新型城镇化提出几个数据,大家可以看一下,污水处理率2000年是342012年是87,提出的目标是95,县城污水处理率要达到85%,现状是50%左右,我们到现场去看,北方县城的污水处理厂是否实施尚不清楚。

最近领导人非常关注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提出了“建设形成硬环境,管理实现软实力,共同指向城市功能完善”,城市的功能的支撑体系是以道路网为基本支撑的,水、电、气、暖、污水全部沿着管道走下去,20多年前已经把国外的综合管引进了,但是目前形成规模的不多,广东的大学城、番禺建了一些,还有老城和新城的建设问题,现在新开发的地方作综合管沟是完全有可能的,将来再对接就可以了。我们的管网建设目前建设部准备推综合管网,将来管网要跑得了卡车。

(根据记录整理)

 

经济地理学家、中科院东南资源环境综合研究中心主任佘之祥

城镇化是世界潮流,和经济发展相联系,有它必然的规律,城市发展和农村改革是我们未来十年、二十年最需要解决、攻坚的问题,其实质就是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问题。一、我国多年来城镇化发展走两种极端,前30年城镇化落后于工业化,在这期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面控制城乡体制发展,从1949年到1978年期间城镇化的发展是非常慢的。2000年以后中国的城镇化进入高速发展过程,从1996年到2000年中国土地使用变化情况可以看出是逐步增加和扩大的,过去的15年城市人口年均增加1.39个百分点,2005年城市化率达到42.99%。到2011年城市人口的比重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51.27%。总体来讲符合客观规律的城市化是城乡互动、工农互相促进的结果。我国自1978年以来GDP增加了26倍,其中2000年至2010年这一时段增加了3倍。在此阶段农产品增产显著,粮食增加了62%,肉类增加了6倍。城镇化带来了正能量,促进了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提高了农民的经济与文化生活水平。政策上放宽了人口流动,城市人口增加,农民工大量进入东部沿海地区。

新型城镇化规划明确指出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实现这一规划将遇到多方面的挑战,1、如何实现以人为本的城市化;2、如何避免生态环境遭受破坏。新型城市化要以人为本,但我们看到规划中的指标2020年全国城镇化率达到60%,户籍人口45%,按此计算,城镇常住人口中仍有2亿多人无户籍,仅比2012年少3000万人。2010年在总体经济水平提高的情况下,城镇里1/4无户籍人口,对社会的期望值将比现在高,如城镇内的二元结构仍然存在,将是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从过去的实际情况看,农民工作为劳动力来参加城镇的繁重劳动,但是城镇却少有接纳他们成为市民的积极性。新型城镇化,首先对于目前已经进入城市、无户籍的农民工和非正规经济的2亿多劳动者,需要有切实的政策措施。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仅有10%的人具有转化为市民起码的经济能力,对于他们中的大多数来说,城市只是谋生之地,而非安乐之所。城市由居民组成,而不是水泥森林组成,城市的动力和竞争力来自教育和科技,人口素质与此密不可分。以人为本的城镇化,首先要保证城镇居民最基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住房、公共设施、医疗、教育……大量人口进入城镇补充新劳动力,创造新的价值。

我国各地区的自然与社会经济乃至文化背景差异甚大,城镇化的发展速度与途径应有所不同,应根据经济水平和产业结构所处的阶段,制订较长期的规划。城镇化并非仅仅是城镇的扩展,实质上意味着乡村的巨大变化,城市的生态和乡村生态都会有相应调整和改变,因此我们将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联系在一起考虑。对未来城镇化和农村发展提几点思考:乡村的特点是其土地利用广泛以农业形式为主,以土地作为主要的劳动对象,占总人口一半的农村人口不可能全都进入城镇,必须重视新农村的建设。农村建设拉动内需,同样具有巨大的商机存在。落实十八大三中全会发展方针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城镇化为重要,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中国的城镇化需要有一个调整期,首先解决已进入城市还没有着落的人口,包括大量的农民工转变为市民,能够得到城市的社会保障,有工作岗位和住房是最基本的保障。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和农村,促进工业现代化,为城镇化创造条件。城市和农村的发展互动,关系十分密切,两者不能分割,城乡统筹,从这个角度看城乡发展一体化,所以城镇化的实质到农村的必须充分考虑到农民的愿望。

(根据记录整理)

 

清控人居集团董事、英国爱丁堡大学博士刘力

前面各位专家讲的一些政策、宏观地多一点,我这里偏空间形态多一些。一是世界城市的发展趋势,核心是全球城市地区;第二是中国城乡规划政策,核心是城市群;三、城市群空间策略,核心是多中心;四、城市群时代的人居建设,核心是多元生态人居。

首先看一下世界城市的发展趋势,原来在资源密集型的生产阶段,原材料、生产地和市场地都在一起,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化,走到今天就是管理中心、智慧中心、原产地、生产地、市场在不同的城市,在全球就会形成这样的城市体系框架,在亚洲达到第一方阵的就是东京。这样就引出了全新的概念,就是全球城市地区,概念的核心就是以大城市为核心与周边城市共同形成不同分工和空间层次的地区。全球城市地区是全球城市体系中最具竞争力的地区。大型城市的大都会都是由主要城市带到附属城市组成的。土地的增长快于人口增长。即便在人口负增长的情况下,城区的面积仍然在大幅度增加,而增加的面积,城市和郊区的比较主要增长在郊区。全球城市地区是城市发展、国家竞争的必要策略,因为国家之间要有竞争,城市之间也有竞争,规模扩张是城市竞争的本能,城市是流动的,同水系一样,大城市吞并小城市,这是必然的。城市区域的地位、规模取悦与其控制流域的大小。

二、中国城乡规划政策,从2011年开始中国城市化水平达到50%,导致数千年来农村人口为主的城乡人口结构发生逆转,中国不再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未来20年中,必须城乡综合考虑,新型城镇化并没有约束性的指标,只有国家期望的发表目标,通常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来实现。国家做了几个层面的规划,主题功能区的规划,共九个新区。建设不组织编制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主要做了三大城市群,核心理念是城镇化转型发展,基本思路是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新型城镇化的落地模式就是城市圈。通过空穴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在充分发挥大城市辐射功能的基础上,强化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产业功能,服务功能和居住功能。中国的城市群主要做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

三、城市群的空间战略,传统的城市结构都有一个城区,而以后的发展结构是控制城市老城区发展,做多中心、放大各个卫星城镇,每个卫星城镇都有综合的产业功能。未来的发展趋势就是多中心、有组织的发展。未来每个大城市发展的模式是多中心在城市外围有不同的中心有不同的产业区,特别是在两个城市中间就会形成产业走廊,在里面是新的产业区新的城市区,新型城市的结构图有老城区在中央,有其他的城市副中心,还有其他城市功能板块,外面是其他辅助性城市共同组成城市群,中间有联系的产业走廊,中间还有一些生态绿带,城市发展的结构比较清晰。未来人口进程,城市区域空间结构必然变化,这种变化应该以产业拉动,要建开发区,以区带动城市发展,所以国家的很多发改委批的新城目的都是由产业带动新区的发展,所以在新的产业方面,未来会有一个很好的机遇,因为国家鼓励这种新的产业,产业型地产会有很好的发展空间,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

四、城市群时代的人居创新,进入城市群时代,项目要一个一个做,投资、开发怎样具体的落地,涉及到人居科学,在学术层面建立了一个人居的大系统,在实际的建设中也是实际的理念,核心是多元交叉,把城市的各种资源、功能融合、交叉,人居在实际项目中表现为环境生态示范、文化创意示范、智慧物流示范、低碳节能示范、养老养生健康示范、历史保护改造示范。这种理念的核心是多元融合、文化、生活、政治等需求综合起来。以城市群为空间发展模式的城市化进程将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全球城市体系已成定局,最具潜力、最具竞争力的地区在中国。

(根据记录整理)

 

海南开维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李黎明

我主要介绍开维生态城项目的实施过程,这个项目跟其他项目有点不太一样,这个项目我们在2005年拿到土地以后,从2006年开始了一些绿色生态方面的研究,为什么要作这方面的研究呢?主要取决于到海南买房子的人大部分人是内地人,是用来做旅游房产的,是用作养老度假的,旅游和养老度假的房产和内地需求是不一样的,在这里面,海南的居住需求跟内地居住所能提供的硬件完全不一样。海南是一个新的环境,所以说我们前面做了一些研究,包括从绿色建筑开始,包括绿色建筑的理论研究,经过理论研究,我们得出了一个我们所作的产品的三个目标,所谓三个目标:最舒适健康人居、最少的消耗自然资源;最少影响外界环境的目标,这些目标具体落实到项目中首先是打破一种豪宅的概念,是价值观的转变,人、物和自然环境三个方面做了一些研究,研究以后,我们提出人居产生和环境的开放形态,这些开放形态形成了一些支持这些开放形态的科研成果。项目区域是在海口东海岸,红树林和我们这块区域之间国家设了一个城市的生态农业观光公园,我们这个项目是近郊型城镇,这跟城市内部不一样,城市内部生活配套很完整,我们这个区域不完整,所以我们首先提出全生活配套的概念,除了住宅以外,酒店、公园、老年大学、大量生活配套于一体,因此我们提出规划以生活为原点的六大生活中心。

我们提出了开维生态城的绿色结构,在自然结构中从环境的角度建设一个绿色生命建筑的微观体系,微观体系中首先是情节社区,是非常便捷的社区,首先是交通系统,对环境的影响是减量、环保、健康的;节能的社区—能耗的控制,产品的角度、区域的角度都是低能耗的;滋润的社区—制定水耗地图,节水措施、节水器具和创新节水技术的应用。制定雨水管理计划、收集处理回用。灰色水和黑水分质排放和处理后并回用,河道与湿地建设。我们把水循环利用起来了,从我们的废弃物来说分固态和液态,固体废弃物的管理和再生系统,在整个项目的规划和实施过程我们用了12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来解决四级管理用房,液体废水我们也进行处理再回用,我们将再生能源系统也利用了,除了这些以外,我们还提建设了第三年龄大学,即老年大学,也要融入绿色环境中去。我们用1300亩做建筑,用400亩地做公园,在规划之初我们就有三大主题公园,现在50%已经建成,六大生活中心、九大服务体系,还有智慧社区。

在整个项目的规划中我们强调了复合,我们定位的人群是4050岁有一定的经济能力有知识的家庭群体,这部分群体有一定的经济能力,我们对这部分社区的生态环境采用多通道的设想,第一个通道是绿地系统,这是全海口市容积率最低的项目,平均容积率只有0.8,这是产品的定位,对于绿地系统中我们遵循四大原则,这个项目要四季有花、四季有果、四季分明。我们还提出生态修复问题,这块地是90年代初海口建跑马场的地,所以我们要做生态修复,除了河边的湿地、滩涂的修复,我们还要把湿地修复到修跑马场之前的功能。关于绿色交通,我们涉及到四季交通系统,步行、社区电瓶车、自行车;出了社区还有小汽车的租赁,现在已经可以使用了,还有政府的公交车已经通到了门口,政府规划的轨道交通已经有两条线到了门口。绿色能源,我们做好了风、光及生物能的利用,所有的房子全部太阳能、生物智能互补,每一户都很好计量。四级垃圾回收和管理系统,现在已经开始交付第二期房子,第一期去年已经交付,第一级是家庭功能垃圾的分配,现在我们正在定做功能性的垃圾箱,第二级是垃圾分类,这块已经投入使用;第三级是处理中心,分捡站是以人工为主,而处理中心除了处理气味、污染,还含有生物堆肥、清洗的场所。第四级是处理工厂,有塑料造粒机,可以做花盆,还有打包机,纸屑等可以打包外送。而这些工厂都是设在半地下的。在这个项目中我们选择以涉及技术、管理技术为主,高新技术为辅。我们采用了26项技术,分成了文化教育模块、健身养生模块、人居配套模块、社区管理模块。

在文化建设上这是今年年底建成的6大生活配套、9大服务体系,海南很多大的公司都做了商业配套,但是小区中平常很少有人住,那么商业配套就无法运行,我们首要考虑到人能够住下来,这个项目的定位是养老、旅游地产,养老首先要人住在这里活跃起来,所以我们设立了文化教育中心,文化教育中心建设了海南老年联合大学,现在已经开学了,这样的联合大学,我们很多业主就可以变成早上当老师,下午当学生,这样能够互动,除了上课以外,我们还建设了图书馆、电影院、营业厅、水墨会、书店、网吧;第二个中心是休闲娱乐中心,这是一般都有的;第三个是体育健身中心,这是一个体育健身公园,这里面我们复合了社区高尔夫,已经建好了,一个礼拜后可以开始,还有非常好的医疗级的寒冬温泉,我们还建了一个50米的标准温泉游泳池,除了大家都用的健身房以外,我们还有2.9公里的健身步道,跟海滩连起来了,这里还要有生活配套,还有家具馆,在这里买家具比海口市最便宜的家具低30%,还有美食中心,现在美食中心已经开了三个餐馆,规划6个餐馆,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医保康复中心,除了社区医院、康复理疗、药店以外,还有智慧社区的健康管理。前面的六大服务中心不奇怪,但是我们的六大生活中心是我们自己经营的,刚刚投入使用的这些年肯定是亏本的,为了服务我们设立了九大服务体系,这些服务体系中我们还有一些酒店的配套。

在我们这个社区中,我们提醒大家买房子不要浪费。我们特别提出的智慧社区的概念,我们首先在以家庭为单位建立无线传感网,家庭的环境管理,利用家庭的无线传感网,建立家庭环境管理系统,在现在交付的房屋中已经装了两个房子,我们远程利用手机可以监控家里的空气环境、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我们针对海南的居住环境需要解决的就是家里的发霉问题,我们就把家里的传感网建设起来了,通过家里的网络,子女就可以看到了。我们建了这三个系统,第四个系统是基于电视机前面的客厅的聊天系统,第五个在建的是基于手机平台的门禁系统;除了绿色生态环境以外,我们还复合了智慧社区的概念,今天用这样的机会给大家做一个分享,分享的目的是希望所有来海南独身养老的人都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所有来海南投资的企业家,都能够推出适合海南客户需求的绿色产品。

(根据记录整理)

 

 

 

 


  关于商会  |  商会章程  |  请您留言  |  联系我们  
海南省浙江商会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琼ICP备16003085号-1 技术支持:海南建站中心
联系电话:0898-66262886 传真:0898-66262886 邮箱:hnszjshmsc@163.com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滨海大道121-8号信恒大厦15楼 邮编:570311